張曉芳 陳文杰2
隨著白色金針菇消費量的增加,栽培量也在逐漸增加,一些新的地區(qū)和栽培戶也紛紛加入了白色金針菇的栽培,但因為各地區(qū)栽培使用的菇棚結構各式各樣,使得新的栽培者難以選擇,筆者于2005年以來,試驗在河北行唐縣進行。對金針菇主產(chǎn)區(qū)進行了菇棚的選擇試驗,結論如下,希望給大家一個參考。
菇房(棚)是金針菇生長發(fā)育的場所,其設施自接影響到溫度、濕度、通風和光照等環(huán)境因素控制,因此應根據(jù)氣候條件和栽培習慣來選擇不同類型菇房(棚)設施。菇房建設應選擇排水方便,周圍環(huán)境清潔而開闊的平地,遠離雞棚、畜舍、排放“三廢”的工廠及飼料倉庫,近水源和道路,菇房的方位為坐北朝南。
1.標準菇房
建造的標準菇房的規(guī)格以內徑寬7.5m,長度20.8m,有效栽培面積150m2為宜,若菇房內距過寬,則中部通風不良,容易出畸形菇;過窄,則菇房利用率不高,而且不利于保溫;在河北省的太行山區(qū),凍土層厚約0.7m情況下,墻壁做成夾心墻,墻兩側為0.12m寬的磚,中間夾1層0.l0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(阻燃型,18kg/m3),每隔4m做一個0.34m× 0.34m磚擋,內外墻粉刷,房頂用角鐵焊成人字形,用腳鐵架做脊檁和檁,依次覆蓋PVC塑料板,1層
0.08m厚泡沫板,上覆蓋瓦楞鐵板,地面上鋪混凝土,菇房南北墻2.5m,東西山墻最高處(山墻中間)3.5m,菇房內地面高于菇房外地面0.10~0.20m,以利于排水,兩座菇房南北相距8m,東西相距3~5m。門設在南墻的中間,寬1.2m,高2m,南北墻分別設上、下兩排通風口,通風口正對南北向走道,通風口喇叭形,大口直徑0.30m,小口直徑0.20m,長為墻的寬度,上通風口外大里小,下通風口外小里大,上通風口離房檐0.30m,下通風口離地面0.20m,拔風筒設在屋脊處,在每條南北向走道的上方,其上端直徑0.30m,下端直徑0.40m,高1.20m,每個通風口、拔風窗口設可開啟的門、防鼠網(wǎng)和16目的防蟲網(wǎng)。中央空調系統(tǒng)調溫。每個菇房內設置一個自來水龍頭和一個儲水桶。
床架結構與排列通常采用竹木結構,也可采用混凝土做立柱床架的方向應和菇房方向垂直排列,每座菇房設17架0.2m寬的床架,兩列床架之間和床架與床架與東、西、南三面墻之間的距離均為0.80m,床架與北墻間距1. 2m每個床架高 5層,層間距0.4m,最下層距地面0.3m,最上層離屋頂1.2~1.5m。
特點:夏季最高氣溫(關閉門窗)不超過25℃,菇房內空氣流通,保濕性好,日夜溫差可調控,光線較暗。投資量較大。
從栽培效果觀察,栽培品質和生物學效率均較為理想,是理想的栽培場所。
2.碉堡式菇房
標準棚建造選用土墻打造,內徑長15米×7米,下挖0.7米,上邊土墻打造1.3米總高度2米,總面積105平方米,土墻厚度下面為1 米,上面為0.50米左右;土墻四周開排水溝確保暴雨時不致沖毀土墻,用磚壘0.24米長寬墻垛在棚內壘栽培床架,床架之間距離85厘米左右,每一床架寬0.24米(即一個磚長),上下設5層竹竿架,層距約0.40米(6層磚),每一層架兩根竹竿,竹竿間距10~12厘米。每棚可建11~12列床架,架與架間隔1米,每隔1米壘一磚垛為一檔,下層距地面0.30米,北側留1米寬人行道,菇房兩側留有上下通風口,通風口尺寸為0.12×0.24米,不需通風時將口堵上;棚內上邊用竹竿結網(wǎng),網(wǎng)上蓋塑料布和麥秸或玉米秸,厚度不少于0.20米。一般不設置增溫取暖設施,對水源要求就是在附近能取到潔凈的水即可。棚之間的距離不少于3米。
實際栽培面積按總面積×52%×4層,每個棚室投料5噸左右。菇房內不設加溫設施和加水設施。
特點:造價低廉,溫度穩(wěn)定、保濕性能好,利于調節(jié)光照度,利于調節(jié)二氧化碳濃度,結構簡單,適合一家一戶生產(chǎn),但對季節(jié)和氣溫的依賴性較強,調溫能力差。
從結果看,這種結構的菇房適合順季栽培白色金針菇。
3.地溝式菇房
從地面下挖50cm,挖出的土堆放在四周作為土墻,內徑寬6~6.5m,長30m,場址選擇應選擇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水源近,上層厚上質粘結構堅固的山坡地菇房的方位,地下2m深處不能有巖石層,菇房的規(guī)格坑道一般以內寬6.5m長30m為宜,深挖地下2m,將挖出土堆放在坑道四周夯實筑墻,南墻高為0.5m北墻1.5m,房頂構造為每3m一個鐵架(麻花鋼筋焊接),每3米間有9根竹竿梁(兩根竹竿為一根),每根竹竿1.2m,每0.40m拉一根8號鋼絲,共拉15根,蓋上1層塑料薄膜,1層遮陽網(wǎng),2層草簾,氣溫低時把遮陽網(wǎng)放在塑料薄膜下,白天卷起草簾,提高坑道溫度,氣溫高時,把遮陽網(wǎng)放在塑料薄膜上,攤開草簾降低坑內的溫度,坑四周開排水溝確保暴雨時不致沖毀坑道。
床架結構與排列靠南側東西走道寬lm,其余同碉堡式菇房。通風設施在南側中心修1條1.2m寬的斜面坡道為坑道入口,坡道近坑道處做1個寬1.2m,高2m的門,坑道南北兩側挖隧道做下通風口,在南北墻上挖上通風口,拔風筒設在靠北墻屋頂上通風口,拔風筒其他規(guī)格要求同標準菇房。
菇房內不設加溫加水設施。這種菇房形式適用我國北方寒冷地區(qū)栽培金針菇使用。
此種菇房特點:夏季最高氣溫(關閉門窗)坑內不超過25℃,冬季不加溫條件下利用太陽能可使坑道內溫度保持12℃以上,菇房內空氣流通保濕性能好,日夜溫差可調控,光線較好。
4.蔬菜溫室式菇房
菇棚的規(guī)格一般以內距寬8m,長20.8m為宜,菇棚南北側高3m,東西側最高處4m,建筑材料可選擇小杉木,竹子,床架一邊的立柱直到棚頂,另一邊立柱高2m,棚頂?shù)臋_用弓形鐵架(或石膏、水泥等材質)做成,再在檁間用8號鐵絲連接拉緊,棚頂覆蓋塑料薄膜和遮陽網(wǎng),上面加蓋草簾,草簾用繩子壓緊以防止風吹走草簾。菇棚四周開防洪溝。在棚的北墻上距棚內地面0.4m高處每隔1.2m開一個0.3m見方的通風孔。此棚不設加溫設施加水設施。
棚特點:棚內空氣流通,特別是在多雨季節(jié)還能保證棚內食用菌子實體有一定蒸發(fā)量,促進培養(yǎng)基內營養(yǎng)物質流動輸送到子實體,增加子實體重量,夏季棚內氣溫較低冬季棚內氣溫較高,日夜溫差可調控,保溫性能好,光線較好。
這種菇房結構不太適合金針菇的栽培。
在各菇棚中進行出菇試驗,試驗中除菇房不同外其他條件均選用相同的條件,總結各種形式菇房出菇情況,總結如下:
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,各種式樣的菇房在栽培白色金針菇時,標準菇房的管理最簡易外觀品質最好,生物學效率最高,但這種菇房造價較高,適合有實力的企業(yè)進行工廠化周年生產(chǎn),在太行山區(qū)現(xiàn)階段推廣有一定難度;其次是碉堡式菇房和地溝式菇房,但試驗中發(fā)現(xiàn)地溝式菇房栽培的金針菇因為通風效果不好容易形成水菇(菌蓋因為水分過大呈半透明狀,這種菇極不耐儲存),而碉堡式菇房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,但第一年新建碉堡式菇房也容易造成水菇情況,原因新建菇房土中含水量過高,大量蒸發(fā)出水分到菇房所致,因此要求新建菇房是要早些時間建設,在使用前使構建菇房的土中的水份大量蒸發(fā)后使用;蔬菜溫室式菇房因其保溫保濕效果差造成各方面指標均不理想,這種菇房不適合用作金針菇栽培。
綜合以上結果,碉堡式菇房是在投資較少的情況下最適合現(xiàn)階段太行山區(qū)一家一戶的金針菇栽培用菇房形式。